简介
《毕加索的秘密》(Le Mystère Picasso,亨利—乔治·克鲁佐,1956年|80分钟|35毫米|黑白与彩色|有声)以悬疑片的手法记录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(1881—1973)的一次作画过程。1956年盛夏,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间画室里,面对难耐的酷热及聚光灯的强烈辐射,毕加索兴致昂然地挥笔作画:生动的线条在画纸上迅速游走和变形,一朵花先是变成一条鱼,接着变成一个美人,然后变成一只公鸡,最后变成了牧神。本片导演亨利—乔治·克鲁佐(Henri-Georges Clouzot,1907—1977)以拍摄悬疑片著称(据说希区柯克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人,他就是克鲁佐),代表作有《乌鸦》(1943)、《恐惧的代价》(1953)等。克鲁佐在拍摄这部美术纪录片时,放弃了当时流行的传记式或说教式拍摄模式。本片虽然也有很多悬念,但不是故事片常见的戏剧性悬...
《毕加索的秘密》(Le Mystère Picasso,亨利—乔治·克鲁佐,1956年|80分钟|35毫米|黑白与彩色|有声)以悬疑片的手法记录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(1881—1973)的一次作画过程。1956年盛夏,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间画室里,面对难耐的酷热及聚光灯的强烈辐射,毕加索兴致昂然地挥笔作画:生动的线条在画纸上迅速游走和变形,一朵花先是变成一条鱼,接着变成一个美人,然后变成一只公鸡,最后变成了牧神。本片导演亨利—乔治·克鲁佐(Henri-Georges Clouzot,1907—1977)以拍摄悬疑片著称(据说希区柯克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人,他就是克鲁佐),代表作有《乌鸦》(1943)、《恐惧的代价》(1953)等。克鲁佐在拍摄这部美术纪录片时,放弃了当时流行的传记式或说教式拍摄模式。本片虽然也有很多悬念,但不是故事片常见的戏剧性悬念,而是画家的创作过程本身,千变万化的创作过程给观众带来了扣人心弦的感觉。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·巴赞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了电影艺术自身的特质,即只有电影能够在瞬间截获并表现时间的流动(巴赞为本片写作了影评《〈毕加索的秘密〉:一部伯格森式的影片》,见安德烈·巴赞《电影是什么》,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,第204—214页)。本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毕加索创作20余幅画作的详细过程,观看本片成为近距离接触这位绘画大师的最有效途径。本片拍竣后,毕加索将拍片过程中所画的20余幅画悉数毁弃,因此本片显得更加珍贵。此外,本片摄影师克劳德·雷诺阿是著名画家奥古斯特·雷诺阿的孙子、著名电影导演让·雷诺阿的侄子。本片荣获1956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。
《毕加索的秘密》(Le Mystère Picasso,亨利—乔治·克鲁佐,1956年|80分钟|35毫米|黑白与彩色|有声)以悬疑片的手法记录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(1881—1973)的一次作画过程。1956年盛夏,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间画室里,面对难耐的酷热及聚光灯的强烈辐射,毕加索兴致昂然地挥笔作画:生动的线条在画纸上迅速游走和变形,一朵花先是变成一条鱼,接着变成一个美人,然后变成一只公鸡,最后变成了牧神。本片导演亨利—乔治·克鲁佐(Henri-Georges Clouzot,1907—1977)以拍摄悬疑片著称(据说希区柯克眼中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人,他就是克鲁佐),代表作有《乌鸦》(1943)、《恐惧的代价》(1953)等。克鲁佐在拍摄这部美术纪录片时,放弃了当时流行的传记式或说教式拍摄模式。本片虽然也有很多悬念,但不是故事片常见的戏剧性悬念,而是画家的创作过程本身,千变万化的创作过程给观众带来了扣人心弦的感觉。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·巴赞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了电影艺术自身的特质,即只有电影能够在瞬间截获并表现时间的流动(巴赞为本片写作了影评《〈毕加索的秘密〉:一部伯格森式的影片》,见安德烈·巴赞《电影是什么》,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,第204—214页)。本片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毕加索创作20余幅画作的详细过程,观看本片成为近距离接触这位绘画大师的最有效途径。本片拍竣后,毕加索将拍片过程中所画的20余幅画悉数毁弃,因此本片显得更加珍贵。此外,本片摄影师克劳德·雷诺阿是著名画家奥古斯特·雷诺阿的孙子、著名电影导演让·雷诺阿的侄子。本片荣获1956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。